第414章 头风是传统_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
笔趣阁 >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 > 第414章 头风是传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14章 头风是传统

  结果后来净忙着与那武侯交流了,他根本插不上话!

  再一回头便是与赵普的大眼瞪小眼:

  “则平可知,朝堂中可有懂这兴宋神威炮之人?”

  赵普在心里赞叹了一下官家的改名,随即便肃容建议:

  “陛下或需重振工部,或需祛将作监之寄俸官。”

  作为赵匡胤的得力助手,赵普对如今朝廷的有司结构自是清楚得很,简单来说就是大处承唐,细处按需修改。

  比如虽设工部,但职权实际上被三司瓜分。

  比如虽同样有设将作监、都水监、司天监,但基本上都有名无实。

  而这几個地方如今稳坐不动的皆为寄俸官,真正做事的职事官反倒又调动比较频繁,因此基本皆形同废也。

  就赵普所知,如今工部、将作监、都水监、司天监等能负责的最重要的事大概也就只有祭祀了。

  让其试制火炮?赵普心里摇了摇头。

  赵匡胤对此自也是心知肚明,一时间便多有踌躇,说实话单看那李卫公说的火炮威力,让他将其交予工部或将作监,他也不放心。

  眼见官家为难之模样,赵普相当善解人意,干脆建议道:

  “不若二事并举,立工院以试这火炮,由皇嗣担……”

  话还没说完,赵匡胤便已下定决心,摇头道:

  “如此恐有滥官之嫌,当肃正工部,以为兴宋神威炮之作。”

  赵普应承了下来,心中倒是回想后世评官家“勤俭不喜奢华”,这倒是说的一点错都没。

  多半是因为那武侯与阎立德所议的火炮之议让官家略有忧心了,以铜铸炮用费可丝毫不便宜。

  而若重新肃整工部也必惹得朝堂非议。

  不过,官家召自己回来不就是为了做这些的吗?

  想想后世对他的评价,赵普感觉头脑也愈发的清楚。

  这光幕既是官家之契机,亦是他的。

  与其去为赵光义善后“三度拜相”。

  不如跟随眼前的官家尽事于一朝也。

  君臣之间简单的交流便已经确定涉及朝堂的决策。

  随着那些文字淡去,光幕又重新从漆黑一片变得有色彩。

  赵匡胤眼看着那方才在自己手上墨迹未干的画作此刻出现在光幕中,依然还是倍感神奇。

  【嗨嗨嗨!

  咱们的老规矩开箱环节又来liao!

  依然还是老规矩,咱们一件件东西来看。

  那排在最前面的当然是异常契合本次主题的一幅画作!

  共赏商周时期出的新文物《昌陵幸熙陵图》】

  画作难称十分精致,但落笔极为规整,人物也算是传神。

  画上赵光义倒在地上在努力逃开,后面赵匡胤扶着腰带颇有不屑之意,回首与身后一文士笑谈。

  最末则有简单落款:“开宝年,晋王谋逆事发,帝有雅量,仅略惩”。

  〖晋王谋逆?我不信,你说赵二跟赵大飙车我信,他要有赵大活着时候谋逆的胆子,就不至于高粱河一战被吓破了胆子。

  都不说胆子,就赵二那渣渣武力,那不是不够赵大一只手打的。〗

  此时仰头同观的赵光义一时有想要痛哭流涕之感:这后辈是个懂他的!

  〖话说这是不是历朝历代最拉的太宗了?高粱河之战和雍熙北伐打没了统一的可能,白藤江之战还让越南成功独立,带宋真的是在赵二手上“蒸蒸日上”。

  太宗当中还有一个南朝宋太宗刘彧,他跟赵二谁更拉还真不好说,但这俩人应该基本确定太宗当中倒数前二了。

  其实太宗这个庙号还好,主要还是二凤加分太多,judy虽然一开始也是太宗,但后来嘉靖老儿给改了成祖,算不算太宗一挂的还真不好说。

  话说赵大真这么猛的话,赵二怎么能杀了亲哥的,总不能真是下毒吧?

  实际上UP主这期也是标题党了,金匮之盟目前学界偏向于证伪,烛影斧声自始至终UP主也只是说有嫌疑,不过我个人觉得赵大可能是高血压突发脑溢血挂的,我记得北宋皇室的基因也不行。

  拉倒吧,赵大有高血压只是猜测,石锤基因不行的是赵二,实打实的有高血压中风记录,此外宋真宗是脑血管突发疾病死的,仁宗英宗神宗的记录都很相似,犯病时会失去语言能力而且嘴角流涎,基本跟脑血管疾病症状吻合,基本石锤遗传,哲宗比较倒霉,看记录是肺结核,徽宗就不说了,死在金国不晓得具体原因。

  归根结底还是菜,高粱河要是真的赢了一战下了幽州城,历史可能就会改写;雍熙北伐那就是纯粹输不起了,不给曹彬指挥权导致曹彬弹压不住骄兵悍将,结果雍熙北伐也彻底烂掉。

  菜,就多练,输不起,就别玩。〗

  赵光义不是没度过史书,曾经读到南朝宋史,彼时还多有感慨呢:刘寄奴英雄如此,怎么孙儿竟是如此奢靡残暴昏庸无度之辈?

  谁能想这被自己百般不屑的宋明帝,竟能跟自己相提并论了,一时间赵光义差点眼前一黑。

  赵匡胤没空理会自己这个便宜弟弟,眼睛紧紧盯着光幕上那谈及“基因““遗传”“高血压”等语的记录宗觉得异常熟悉。

  旋即便想起来,这不就是唐太宗的头风之疾?

  也是由此赵匡胤才忽然想起来那被自己忘掉的事儿:坏了,原本还打算寻那汉唐御医隔空问诊呢,竟被那兴宋神威炮迷了心窍给忘了。

  不过……三个月后再询唐太宗应当也来得及?

  回头召汴梁的太医,先让御医按着头风疾给抓两副药吃着总不是什么坏事。

  另一边赵普则是盯着头顶的三言两语叹息:

  “这丁朝,恐怕是那废长立幼之祸终事发也。”

  这一声叹息将赵匡胤注意力拉了过来,仰头思考了一下才回想起来:

  “这丁部领仗方寸之地号大瞿越,虽通华夏礼制,然其人骄纵自满,果生祸也。”

  赵匡胤不知晓这交趾为何后世称越南,但他知晓这丁国。

  其开国国主丁部领与宋通好且有遣使朝贡,是为藩属。

  只不过此前这丁部领就让赵匡胤忧心:对与其一起创基业的丁琏颇为不喜,反倒在幼子出生后立为太子。

  废长立幼,取祸之道,如今看来,这丁国只沿袭了华夏文化皮毛。

  还是须令其归华夏好好学学文化才是。

  或许将来这白藤江之战还是个机会?

  赵匡胤陷入沉思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